绝壁之巅的摩崖:洞穴工厂的秘密

发表时间: 2021-09-22 08:00


这一路看山看水、钻洞探桥和绝壁怀古,实在太杂太乱,回来游记都不好整理。不过还是要感谢老司机辛苦策划路线咯,这一天的信息量实在太大,模式切换也很烧脑……


铜罐驿


不是古镇控,但是来都来了,肚子又饿了,下午还是到铜罐驿古镇打个卡。虽然没啥心理预期或者说早有心理准备,但这个所谓的古镇还是让人挺失望,当然,这纯粹是以我个人的主观好恶为准。

真的太小太短了,还没啥可看,压铁路这种文艺套路貌似我又不感冒。关键人还不老少,一到周末小众景点也不小,路口停了一溜儿的车,进去出来都麻烦。本来是奔豆花儿饭来的,结果豆花儿早卖完了……

诚然,即便没卖完,跟我老家豆花儿饭林林总总的佐料相比,整个大重庆周边,哪怕是垫江、富顺所谓以豆花儿为特产者,也甭想轻易拿到我的好评。不过就是老司机顺嘴提了一句而已,就像火锅之于重庆,随便一家苍蝇馆子我也都敢尝试,但绝不轻言热爱。

虽然豆花儿最后没吃成,但孟记的泡椒猪肝老实还不错,很香,很嫩,呵呵。

真的太迷你。不长的街,三两家人,仅有的几间破屋也不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而已,像塘河古镇也短,但好歹还有两间宫庙,而这里真的是啥啥没有,也没啥年头,除了废墟就是游客。

铜罐驿以前是个乡,这也真就是个乡场,至于说曾经水陆码头的熙攘繁华大抵都和时间一样,封存在了过往的历史传说里。没有任何参照物,脑补都不太容易!

原乡政府大楼的基脚看起来还有点年头儿,正中封堵的一扇门貌似城门模样,但我看文保牌子上写的,也不过是修建于50年代的建筑。

长江边的游人也不少,大人陪着小孩在嬉闹,草比人高,倒也有几分童趣。可悲的是我一只纯汪,即不能老吾老,又不能幼吾幼,实在无福消受这种天伦之乐。赶紧打个卡,走人咯。


江上题刻


镜头一转,顺路来到下游的金剑山。

纯粹无心之举,是老司机在卫星图上看到山顶貌似有个新修的观景平台。到了发现是也不是,据说是一私人老板修来自娱自乐的,但也对外界免费开放,所以无异于公园步道。

▲ 金剑山俯瞰白沙坨全景,请翻转手机全屏欣赏

山顶这个位置确实是个观江景的C位,正对巴南(鱼洞),背对九龙坡(铜罐驿),左边是大渡口(跳蹬),右边是江津(珞璜)不过嘛,眼前风光虽然大开大阖,但就是这几根大烟囱杵在那儿,江南江北还各有一个大水泥厂……再好的天气想要拍张好照片,想要通透,那也难咯。反正这附近,我前后来过三次天空永远都是灰蒙蒙的,霾才是这里永恒的风景。

就这样式的,居然也爆火,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马尔代夫重庆分夫,呵呵……

转身准备离开,才发现路边有块文保碑,然后在公路下边找到了“金剑山摩崖题刻”。

题刻不多,就两幅,但书法不错。文盲2B如我们,第一幅就认错了俩字,读成“云水生秀”了,虽然自我感觉意境也还不错。

其实是“云木出秀”,刻于金剑山山顶,长江左岸的悬崖上,位于离地1.2米左右的位置。清道光三年(1823年)题刻,四个大字自右向左横向排序,阴刻双钩,龚晴皋所题。

龚有融,字晴皋,重庆巴县冷水场人,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中举人,曾任山西崞县知县。以诗、书、画闻名于世,至今仍有上千幅书画作品传世。其书画纵横恣肆,雄奇壮阔,《巴县志》称其为“县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”。①

右边还有一幅“咫尺青天”的题刻,旁边署名为“菊叟朱稑(lù)书,大清道光四年(1824年)旦立” 四字竖向排列,字径高0.49米,宽0.48米,与“云木出秀”题刻距离约0.5米。

两幅题刻的字义都好理解,至于朱稑,字情田,也是巴县人,生平不详,但和龚晴皋一样也是乡贤大儒没错。曾注有《读苏轩诗草》、《稀有录》、《易经备忘钞》等,其诗作在孙桐生的《国朝全蜀诗钞》亦有收录。在诗钞中,他与龚晴皋的作品也是并列收录的,并且二人诗词意境相通,一如猫儿峡上的此时此地。

朱翁云:“人生贵自得,流寓亦何常?松菊行将老,田园已就荒。倦游非傲物,观化愿携觞……” ②

龚翁语:“天地一穹庐,浩浩谁为主?浮生如寄耳,适意即吾土。枕石卧晴云,游戏偕牧竖……” ②

两百年后某人不请自来,懵懵懂懂的误入,不会赋诗那就只有胡乱哼哼: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”

嗯,古之人,今之人,都曾在这猫儿峡上心驰神往。

▲ 长江小南海上的龟亭岛,摄影:野狼


清王士祯《蜀道驿程记》:“过猫儿峡,莲峄叠崿,亏蔽云日,一山突起,石棱刻露,其色青碧,曰青石尾,长年云,百般秋水涨,石尾没,则舟不敢行。” ③

民国朱之洪《巴县志》:“铜罐驿下游,两山壁立,约束江水流向猫儿峡,古大茅峡也。”“东山面西,自南始,曰大茅峡,俗名猫儿峡,石壁峭立,皱皱入画。” ④

说到猫儿峡,其实还有一幅题刻,虽然正好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——月亮洞(王爷庙),但因为我事前没做攻略,完全不知道。回来看到朋友圈里,狼哥他们第二天也去了同一个地方,发了个文保碑出来才感觉怅然若失,所以刻意查了查……

▲ 猫儿峡摩崖题刻,图片来自大渡口区文管所

以前,猫儿峡长江北岸峡口,岸上有一座王爷庙,庙中供奉镇江王爷,舟楫往来,必进庙祈祷而后行,以求庇佑。

据传北宋嘉祐四年(1059年),苏轼、苏辙随父苏洵自四川眉山顺江而下赶赴汴京途中,于此停舟上岸祭拜时,苏轼手书了“岷江一束”四个大字,后被王爷庙的僧人刻于崖壁之上。此摩崖坐北向南,面向长江,山高峡险,气势雄峻,用行楷阴线双钩,自右向左横刻。由于年代久远,风化剥蚀严重,现仅存“岷江”二字。⑤

古人认为岷江才是长江正源,是以这四个字亦不难理解,只是到底是不是苏东坡所题这就不得而知了。某也假装行吟至此,又假装江边“三苏”正好经过,套用其诗⑥曰:

仰看微径斜缭绕,上有行人高缥缈。

舟中举手欲与言,孤帆南去如飞鸟。


中坝岛


话说从头,还没离开金剑山前,再看一眼C位正前方的中坝岛。

这猫儿峡啊,江水浩浩汤汤,除了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群贤毕集,近代各型军工企业也在这方圆以里打起拥堂。不说鱼洞的大江厂,眼目前的山脚下就是原兵工署二十一兵工厂遗址,而长江里的中坝岛在抗战时曾作为备用机场,而今又成了铁马厂的坦克装甲试验场,刚好我们上周才上去过。

中坝岛种菜,中坝岛很美,不过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娃,岛上的田园风光似乎并不是我喜欢的菜,上岛之后,我连相机都懒得摸出来。长江只重庆段就有四个中坝岛,本来我还想过要出一期中坝岛专辑,结果逛完这个岛突然就觉得不香了。

不过去年上游网有拍了个专题片,感兴趣的可以搜搜看……视频拍得也还不错,就台词和解说语气我是有点儿受不了,呵呵。

中坝岛地理位置特殊,历史意义也很重要,但如今岛上几乎没留下任何遗迹,除了地名,除了大棚,抑或就是上世纪那个特殊年代的遗留,比如五七干校和农场,但其实也没啥特色。这里也就只是个大型的蔬菜种植基地而已,可惜了当年的小南海水电站没能建起来。

中坝岛四面环水,居民出行全靠轮渡和车渡。因为有政府补贴,从去年开始岛上人车过渡均免费,外地人除外。闲时外地车也能上岛,但不能载人,必须在上游大溪口坐轮渡,2元/人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“军转民”以后,各大军工企业或转产或收缩规模,日渐萧条,所以这冷冷清清的试验场是否还在启用,不得而知。院坝里倒是还停有一辆装甲车,被防雨布包裹着,除了轮子啥也看不到。进去又出来,在试验场里随意晃荡,没人管也没人问。

环岛走了一圈,越走越感觉心中荒凉,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时代落寞泊在心头眉梢。

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和平年代其实也可以没事打两枪放两炮的嘛,然后再来个组团上岛,像参观驻港部队似的,搞个军营装备一日游什么的……这个这个,其实也可以有。想想都觉得挺美好不是?哈哈。


兵工厂


跳出中坝岛,再回金剑山,在山脚铁路旁的密林里藏着几栋红白相间砖混结构的老房子,这便是原(民国)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的旧址。

▲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,图片来自大渡口发布

第二十一兵工厂可能有人不大清楚,但一说它现在的名字——长安厂,是不是就恍然大悟?

抗战时期,1941年8月,军政部兵工署废品整理工厂在跳磴镇红胜村兴建,该厂主要业务为一般军用械弹的废品整理。1945年4月,归并到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接管,更名为火工所,负责生产木柄手榴弹、信号弹等。⑦

▲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旧址,图片来自大渡口发布

建国后,1950年6月,修建成渝铁路时,此地被辟为成渝铁路渝赶段沿线筑路工人宿舍、重庆西工务段中梁山第一养路工区宿舍使用。

虽然作为兵工厂的历史倏忽短暂,但曾经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这里便是灯火通明的后方战场,工人们不眠不休地加班加点,将满腔的热忱与怒火都倾注在了榔头和机床上。

厂区最后移交到成都铁路局手里的时候,基本上这一带也就完全变成“成铁”的家属区了。

不过后来风云变幻,大三线建设时期,因着“备战备荒”,曾经的工具车间暨月亮洞似乎又再启用,具体干些啥,运营多久就不得而知了。但应该已和长安厂无干,因为洞口上方大大的铁路标识。

1940年至1941年间,日军飞机多次对第二十一兵工厂进行轰炸,广大职工仍然坚持生产支援前线,为当时的国民政府进行抗战提供了60%的武器装备。⑧

因为轰炸频繁,当时火工所的三个车间都迁到了铜罐驿隧道及其附近的山洞中,铜罐驿隧道从东向西,长约2000米,被天然分为两段,长的一段是组装轻机枪,短的隧道组装迫击炮,而月亮洞由于空间大,温度变化小,非常适合安装精密仪器,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兵工厂的工具车间。⑨

走过家属区,沿着铁轨钻进隧道(比较长,需带手电),再从王爷庙明洞钻出(猫儿峡摩崖题刻就在附近),来到长江边,顺山坡小径斜上便可进到月亮洞

路口去年才立的文保碑不知道被谁五马分尸了……有些人啊就是手欠脚欠,你这一时爽,哪天有关部门也不爽,一气之下把洞口给封了的话,那大家还能看个屁!

走到顶,沿石级穿过一个穿洞,背后就是月亮洞了。我们到的时候,刚好有一大队炉友参观完出来,等他们完全走光了,我们才期期而入。这地势条件,安全是安全,就是想想当年的工人们也老实不易,这运进运出的得多麻烦多费力啊!

月亮洞本是天然的干洞子,因为兵工厂的迁入才重新用水泥条石新砌了洞口,而且进洞还需走个二十米左右的隧道,所以从防空安保角度来说,绝对无虞。后来估计“备战备荒”时,“成铁”又进行了重新修缮,门口新刻了语录,也记载了竣工时间是1970年。

洞内黢黑,其实也没啥可看,就是一个大洞子被分成了若干小房间,然后残砖瓦砾还被拆得一片狼藉。


我们带的手电都不咋的,看路还行,拍照那还是算了,效果实在差强人意。有且仅有的几段Vlog也懒得剪了,当时手机随便发了个朋友圈,感兴趣的友友请借步我同名公众号或视频号观赏。

总之这一路啊看山看水、钻洞探桥和绝壁怀古,实在太杂太乱,回来游记都不好归纳整理。这都第二篇了,还有个硌五洞没记,只好留到下篇继续,嘿嘿。

不过还是要感谢老司机辛苦策划路线咯,这一天的信息量实在太大,模式切换也很烧脑!


末了


铜罐驿附近几个镇还是有点好东西,有心人,得闲有空,来前最好也还是做个路线攻略,像我们好多地方都还没去,更不要说不知道被漏掉的那些。因为确实很近嘛,只要路线计划好,主城自驾的话一天把几个镇子全转遍,So easy!

反正,文艺青年坐绿皮火车那种,我是不推荐,对于急性子来说,实在太煎熬了。当然像老K他们那种“纯徒”,走个大环线,一天走个三十公里那种,则更煎熬,呵呵。

最后,让我再背一首杨慎的诗⑩来刹角吧……啥子安?又不晓得杨慎是哪个?就是写“滚滚长江东逝水”那个老师得嘛……


金剑山头寒雨歇,铜罐驿前朝望通。

天转山移回合异,春添江色浅深同。

巴农麦陇层云上,楚客枫林返照中。

水底鲤鱼长尺半,寄书好到锦亭东。


图文资料参考:

①《揭密金剑山摩崖题刻背后的故事》.大渡口网

②《国朝全蜀诗钞》.孙桐生.清

③《蜀道驿程记》.王士祯.清

④《巴县志》.朱之洪.民国

⑤《重庆大渡口:走进猫儿峡摩崖题刻 探寻艺术价值》.大渡口网络广播电视台

⑥《江上看云》.苏轼.北宋

⑦《神秘!大渡口竟有这么一个兵工厂,它曾经......》.大渡口发布

⑧《源自152年前的兵工厂 忆长安汽车发展史》.李昊鹏 .汽车之家

⑨《重庆长江绝壁上天然洞穴,空间巨大还有两层,曾被当作兵工厂车间》.旅游探秘行者2

⑩《巴县志》.朱锡谷.清